不能抗拒不能避免的理由包括:行为人肇事后被被害人家属秘密非法拘禁;肇事后被其他人员秘密非法拘禁;肇事后自己受伤一直昏迷不醒,被人带离现场等,使肇事人主观意志不能控制自己的客观行为的情形,上述情况属确实无法自动去投案,这种情况若查明属实,应认定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不认定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司法认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笔者主张在司法实践中对该行为的司法认定应进行严格而全面的判断,结合相关刑法原则和法理,充分和正当的发挥自由裁量权。
[参考文献]
[1] 周雪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载《刑法问题与争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1辑,第136页。
[2]引自《人民警察中等规划教材》,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人民警察高等教育(专科)联编教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鲍遂献,雷东生:《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国人民公安人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9页。
[5]胡康生,李福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
[6]周雪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载《刑法问题与争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1辑,第137页。
[7]李淳、王向新着:《中国刑法修订的背景与适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
[8]马克昌着:《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4页。
[9]孙军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1辑,第77-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