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彬给出的答复是,“这个事情是通辽市纪检委到库伦旗直接查办的,具体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只是转发市纪检委的文件。”
通辽市纪检委发给库伦旗政府的通纪发(2009)8号写道,“建议停止违规录取的13名(其中一名涉弊考生未被录用)涉嫌作弊考生的工作,并将落实情况报市纪委。”
罗海伟称,当时邓洪彬也对她涉嫌作弊的情况感到奇怪,因为根据招录方案“录用考生按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录满为止”的录用规则,罗海伟不管考多高的分数都可以被录用,没有必要去作弊加分。
邓洪彬建议罗海伟去找库伦旗教体局教育股股长包玉了解情况,包玉是招考工作的直接操作负责人。
罗海伟没有去找包玉,而是直接去了通辽市纪检委了解情况,接待她的是负责调查此事的监察室主任包恩和。
包恩和告诉罗海伟,这个事情他们在库伦旗查了一段时间,发现她的卷面确实存在分数被改、加分的情况。她的实际分数是49.5分,而被加分后的张榜公示成绩为64分。
在罗海伟的再三要求下,她看到了自己被阅卷后的试卷。她发现,自己试卷上确实存在一些试题的评分被加了一到两分的情况。
罗海伟坚称自己确实没有通过关系找人帮自己加分,而包恩和给出的答复是,“事情还在调查,回家耐心等待”。
转眼等到了8月末。新学年开学在即,罗海伟开始焦急自己的工作,她又多次前往通辽市纪检委询问调查情况,希望能得到一个说法。
在罗海伟的频繁来访下,包恩和对罗海伟称,“你没作弊,加分是包玉给你加的,要不你打电话给包玉问他,为什么给你加了分数?”他随后将包玉的电话告诉了罗海伟。
罗海伟告诉记者,在她第一次拨通包玉的电话通报完自己的姓名后,包玉就说,“我就知道你会给我打电话。”
“真是对不起,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儿。”包玉在电话中对罗海伟表示歉意。
“我们又不认识,你为什么要给我加分呢?不加分我也能考上。”罗海伟问。
而包玉的回答让罗海伟摸不着头脑。“我知道报考汉授高中历史的就你一个人,增加一个60分就是一个60分。这样的分数好看,这是整体工作的需要。”
“整体工作需要和我有什么关系?考试应该是公正公平的,哪有你们这样随意更改分数的。”罗海伟说。
此后,罗海伟曾多次给包玉打电话要求其给个说法。据罗海伟称,包玉自始至终态度都非常好,还曾当面向罗海伟认错道歉。
2010年3月31日,记者致电包玉,询问其为何为罗海伟加分,包玉告诉记者:“这个事不是我自己的事,你应该去教体局采访。组织上已经查了,我也已经受到了处分。”
记者随即提出见面采访的要求,但包玉称自己“人在沈阳”。他向记者确认,在招录教师考试之前,“并不认识罗海伟”。至于为什么要给不认识的考生加分,他没有正面回答。
据包恩和称,在接受通辽市纪检委调查时,包玉承认自己事先并不认识罗海伟,罗海伟也没有通过别人打招呼请求加分照顾,罗的试卷成绩被修改的情况,是个意外。
包玉在接受调查时叙述了改动考生成绩的方法:考卷被集中后,虽然姓名栏是密封的,但包玉知道考卷装订的顺序,再加上考生的考号也是由其编排的,所以在不拆密封线的情况下,他仍可以定点找到某考生的考卷,对分数进行修改。
通辽市纪检委在调查中调取的考卷显示,在分数被改动的考卷上,第一次批改的分数被划掉了,旁边直接出现了一个新的更高分数;此外,修改处并没有修改人的签名或手印。
“不能让我平白无故地背一个黑锅吧”
在2009年7月因被列入涉弊考生名单而被停止工作后,这半年多时间,罗海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罗海伟称其父母上了年纪且身体不好,由于担心父母承受不了,在刚被停止工作的一段时间里,她一直没有和父母说起这件事情。去年8月底学校快开学的时候,罗的母亲就问罗海伟为何还在家里而不去上班。罗海伟就偷偷住在库伦旗一个朋友处,不停地去市纪检委询问情况,一直到去年10月罗父从农村老家到库伦旗看病时,才知道了女儿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