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何真宗创作了数十首诗歌,表达对秦葱芬的思念。1999年,他将这些诗交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首本个人诗集《在南方等你的消息》。
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庆祥曾为何真宗的诗集《在南方等你的消息》作序。他说:“何真宗很勤奋、正直,也很执着,一个农民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他的诗真实、感人,有共鸣感,哀而不伤。”
此诗集在打工人群中反响强烈,前后收到6000多封读者来信,有很多是求爱信,他都拒绝了。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等到秦葱芬的消息。
辗转多处,1997年,何真宗已在虎门一五金厂做到主管的位置,月薪1500元,并不时有诗在报刊发表,越来越有名气。
这年夏天,东莞日报一记者介绍他到东莞市交警支队篁村中队任文书。何真宗成了交警队唯一的外来工。在交警队干了9年,他年年被评为先进。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何真宗,每天,他要接到数十个农民工朋友的电话,有探讨文学的,有请他帮忙维权的。2001年,在一科技公司老总帮助下,何真宗开通了“何真宗文学热线”,为打工者服务。
可因工作太忙,一年后,何真宗放弃了。一个新想法在他脑海里诞生,他创办了首张面向打工者的报纸《打工文化报》。
可无论多忙,每晚回到宿舍,何真宗满脑子只有一个人———秦葱芬。
终于找到她
已经无法再续前缘
2002年,一根钢管从一个农民工的身体穿过,农民工险些丧命。何真宗由此写出了诗歌《纪念碑》,先后在各刊物发表。2006年,东莞市人大常委汤瑞刚在两会上向代表们朗读了这首诗,引起政府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高度关注。
2005年1月20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联主办的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评奖中,《纪念碑》获诗歌类一等奖,何真宗获得资金1万元。
颁奖晚会刚结束,何真宗的手机就响了,一个阔别13年、却依旧熟悉的声音如天籁般撞击着他的耳膜:“真宗,我在电视上看到你领奖了,我通过组委会要到你的电话。你真棒,不愧是我爱过的男人……”
那一瞬间,何真宗几乎忘记了呼吸,忽然,他失态地在演播厅爆发出来:“葱芬,我找你找得好苦———”
不久的一天,在深圳蛇口的海边,何真宗西装革履地如约焦急等待着。不一会,一个女人飘逸地走过来。
何真宗冲上去想将爱人紧紧搂住,可秦葱芬轻轻推开了他:“我孩子都上小学3年级了,我现在很幸福,老公对我也很好,现在有房有车有工作。”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何真宗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一大堆准备好的问题,一句都说不出来。
“以前的事不想再问了,永远埋在心中,问清楚了反而让大家都痛苦。”何真宗告诉记者。
秦葱芬递给何真宗一个提包,沉沉的,里面是秦葱芬收集的近几年何真宗公开出版的3本诗文集。中间还夹杂着一张泛黄的纸,那是十多年前何真宗送给她的《毛毛雨》。
“对不起,我真的很愧疚。”何真宗说。
“联系你,只是想让你死了这条心,我现在过得很好,你应该开始新的爱情,不要活在过去。”不久,秦葱芬给何真宗介绍了一个女朋友———来自四川的打工妹姚玉兰,她比何真宗小12岁,是他的粉丝。
似乎是故意不想让何真宗找到,秦葱芬很快又换了电话,他们从此失去联系。这次见面,改变了何真宗的人生,他不再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渐渐和姚玉兰坠入爱河。2006年,他们结婚了。
何真宗的二哥何永胜告诉记者,当秦葱芬离开时,他曾担心弟弟就此一蹶不振:“但他比我想象中坚强,最终走出来了,我为他高兴。”
功成名就了
他依然要回到家乡
2005年,何真宗被评为“东莞市优秀青年”。当年11月,他辞掉交警队的工作,应邀担任东莞市文联主办的一份面向外来打工者的《南飞燕》杂志主编。“5·12”大地震后,何真宗和苏州着名打工诗人行强联合策划了“首届中国新诗人诗歌节”,为灾区募得善款1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