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王国峰告诉记者,2008年公司总共招了近40名新人,然而目前还在公司的已经不足10人。
主审法官剖析
进京指标实为深层原因
“双方的说法应该说都有道理。”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尹宏伟认为,这起案子背后的问题实际上是进京指标的使用问题,对于拥有进京指标的单位而言,可以招聘来更优秀的人才,但同时也不排除很多人其实就是冲着指标去的。因此,一个看着非常有诱惑力的“进京指标”,怎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不仅是使用进京指标的企业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应当是进京指标审核发放机关所应当考虑的。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尹宏伟指出,作为企业使用进京指标招来优秀人才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应当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掘,使新人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感到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防止人才的流失。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而言,也应该踏实下来进入基层学习经验,要能够吃苦,在选择企业之初就应当了解清楚企业的情况,评估自己能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管理模式,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否则,频繁的跳槽不仅对企业不利,对自身的成长也不好。
“使用进京指标招来的人才短时间又流失了,对企业的损失肯定是比较大的。如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就会造成国家的损失。”尹宏伟说,当前很多拥有进京指标的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人才快速流失的问题,这也反映出企事业单位内部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有关部门目前对发放进京指标的管理和审核依然比较严格,主要是为了城市整体发展的客观考虑,但是却对通过进京指标引进的人才培养缺少必要的后期关注。尹宏伟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起一种后期监管制度,引导和帮助使用指标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模式,加强培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同时,对于人才流动较大的单位进行追责,甚至处罚。
案外人语
“目前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然是蓄势待发,不过,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当前情况下应当更多的去关注如何规范户籍制度。”针对此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副教授李元起表示,进京指标作为当前的一种稀缺资源,却没有太多的制度化法规对其予以规范,户口本身不能买卖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因为北京户口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很多附加价值。
李元起认为,如果有人通过应聘等方式“套”得北京户口,那么有关部门就应当通过取消其户籍等方式收回指标,严防这种现象发生。此外,有关部门也应当加强进京指标的后期监控,看看引进的人才质量究竟如何,企业是否真的缺人。
与此同时,李元起还提到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问题。他举例称,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看着只有100个,但是如果明年走70人,他就还可以再招进来70人,后年还能再因此而招人,实际上可以申请到远远不止100个的进京指标。
对此,李元起呼吁,处理好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与户口指标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将严重削弱政府在相关单位使用进京指标的用意,甚至滋生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用人腐败。 (李松黄洁徐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