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收到过这样的短信:“什么时候回家,爸妈想你了”、“有空多给家里打电话”……
有人说,“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长大成人的我们,眷恋着父母这所“旧房子”带来的一切——包容和温暖,我们如此的爱他们,但爱并不是认识,也不是了解,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以爱之名,故意地不去了解。
比如我们从来没注意到,离开家的日子里,爸妈过着怎样的生活,父母或许和文中的老人一样,习惯于把我们一次次地想起……近的子女常回家看看,远的多打打电话,多和父母联系沟通,不要让这些伟大的“空巢老人”在张望和思念中度过。
71岁的刘老太有三个孩子,大女儿、二儿子和幺女儿。在当地人眼里,三个孩子都很孝顺,不仅会给老人送去生活费,而且,就连孙儿孙女们也会时不时地给老人送钱。但刘老太也还是把三个子女一起告上了法庭,她要求法院判决子女们每月付她100元生活费。开庭时,老人说:“我不要钱,只要他们每个月回家吃顿饭。”
老伴走了
老太突然性格大变
刘老太是合川人,今年71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之后,刘老太就独自居住。老伴去世之前,刘老太和子女、邻居相处都很好。老伴去世之后,刘老太长期没人说话聊天,一个人过着孤独的日子。不仅如此,老太太的性格变化也很大。
状告子女
二儿子坐飞机回来应诉
去年,刘老太要状告3个子女,法院根据刘老太所说的情况,以赡养纠纷的理由立案。二儿子远在广州,在当地混得不错,收入不菲,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接到法院的传票,他坐飞机回了老家,准备与71岁的母亲对簿公堂。为了方便老太太打官司,法院直接把开庭地点定在了刘老太的家门口。开庭这天,流动法庭的公开审理招来了数百名附近的居民赶来旁听。
春节回家
子女带着刘老太走亲戚
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刘老太与子女们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由在本地的两个子女每月回家陪老人吃一顿饭。宣判后,法官董文峰对3个子女说,你们以后经常来看看老人,如果回不来,打个电话关心一下,多叫一声“妈”,也是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嘛。
春节后,老太太在电话里告诉法院的工作人员,自从法院审理了他们母子这场官司后,自己再也不捡垃圾了,子女们还经常回家看望自己,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还主动带着她到处走亲戚,过得很开心。
母子交锋
刘老太:
“他们要经常回家陪我吃饭!”
坐在原告席上的刘老太面对坐在被告席上的3个子女,说话的声音不像平时那么洪亮。“他们要经常回家陪我吃饭!”刘老太说,她并不缺钱,之所以状告3名子女不赡养自己,要求每月给100元生活费,是因为如果不以这个理由起诉,法院不会受理,而自己真正的诉讼请求是希望法院判决3个子女每月至少回家陪她吃一顿饭。
子女:
“我们给她不少钱,尽了义务,有什么错?”
坐在被告席上的3个子女觉得很没面子,他们也觉得气愤,二儿子算得上是一个在社会上比较成功的人,当着如此多的人,被母亲告上法庭,他特别觉得没有面子,二儿子说:“我经常给她钱花,一拿就是千元,我们给她不少钱了,已经尽了赡养义务了,我们有什么错?”几位子女还抱怨,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性格变得很不好相处,说话特别不中听,每次回家看老人,都是不欢而散,甚至并不缺钱的她还捡起了垃圾,弄得自己和家里的卫生很差,他们完全不能接受,就更不愿回去了。
多关心下你的父母
看看是否患了和刘老太一样的“空巢”综合征
症状1:捡垃圾
老伴去世后,慢慢地,邻居们发现刘老太形成了一些以前没有的怪异行为——捡垃圾。老太开始到处捡垃圾,甚至别人还没有打算扔掉的东西,她也会偷偷捡回家里。为了把捡回来的垃圾处理干净后卖掉,刘老太经常到大家共用的水源处去清洗垃圾。这不仅招来了邻居们的反感,还让家境不错的子女们感到很没面子。